13210017380
双眼视轴分离,眼外肌、神经支配和肌止点无器质性病变,眼球运动无障碍,改变注视方向斜视角度不变,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相差小于5△,无复视及代偿头位,称为共同性斜视。部分共同性斜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。
共同性内斜视(concomitant esotropia)分先天性内斜视和调节性内斜视,淄博眼镜培训学校的高级验光师来具体分享一下
1)先天性内斜视。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,斜视度超过25°(454)。
①临床表现。
双眼视力大致相等、正常。第一斜视角与第二斜视角相近,形成交替性内斜视,即右眼注视,左眼偏斜,左眼注视、右眼偏斜,偏斜的程度相近。远近斜视角相近,与调节无明显关系,AC/A正常。屈光不正低于+2.00 D,散光不大于1.00 D。
②矫治原则。通常认为此症为脑皮质缺乏集合兴奋抑制所致,为使患儿获得双眼视发育,应在2周岁以前进行手术治疗。矫正屈光不正对于眼位矫正无明显帮助。
2)调节性内斜视。发生于1~4岁,由于过度使用调节,诱发过度的调节性集合所致。
①屈光型内斜视。
远视程度大于+4.00D,斜视度在20△~30,远近斜视角相近,AC/A正常。由于远视眼无论看远看近都需要调节,每一屈光度调节都伴有一定量的调节性集合,是否出现内斜视取决于患儿的融像性散开储备力,如在调节的同时没有足够的融像性散开来适量抵消调节性集合,则发生内斜。
②集合过强型内斜视。
屈光不正低于+2.00 D,AC/A大于5°,看远时无内斜或轻度内斜,看近时由于调节性集合过高,诱发过度集合,出现20△~30△内斜。
③矫治原则。
睫状肌麻痹验光,远视足配,近视浅配,散光充分矫正,注意精调远近光心距和垂直互差。屈光性内斜视戴镜后内斜视即行消失.3~6个月后可获矫正。高AC/A型内斜视可考虑戴双焦眼镜,近用附加焦度在5岁以前为+3.00D5-10岁逐量减少,10岁以后除去。